有一个故事曾经很流行,故事的主角有两个:一个中国老太太和一个美国老太太。
中国老太太一辈子都在攒钱中度过,目标就是要搬出自己破旧的房子。经过数十年奋斗,最终她买下一所属于自己的新房子,然而还没来得及搬进去她就不行了。临死时她幸福地说:“我终于有了自己的新房子了……”中国老太太无牵无挂地走了。
而那位美国老太太在临死时也幸福地说:“我终于还清了房屋贷款了……”同样也是无牵无挂地走了。不同的是,那位美国老太太虽然在还贷款中度过了一辈子,但是她住了一辈子好房子。
两个老太太,代表着两种不同的消费观。
如今,这种情况在新一代年轻人身上已经差别不大了。在中国,已经有“城市新贫族”和“百万负翁”等说法。“负翁”是对负债消费人士的一种戏称。调查表明,现在中国年轻人的消费观念愈来愈超前,有57%的人表示“敢用明天的钱”,48%的人不为自己成为“负翁”担忧。社会学家分析说,随着越来越多的人触摸到小康的生活水平,超前消费已水到渠成地来到中国都市居民身边。大到商品房、汽车,小到家电,年轻人都可以通过贷款的方式买了再说。
但是也有人说,这些“负翁”是在高消费“享受资料”,这些具有破坏性的享乐主义和不切实际的消费文化,是必须用制度加以约束的。
那么,经济学家怎么看呢?
经济学基本的行为假设是人人追求约束条件下的利益最大化。在经济学家看来,人都是一样的聪明、一样的理性,行为和结果之所以不同,完全是因为约束条件不同所致。
所以,经济学家认为,这不是中国老太太蠢,美国老太太聪明,这是因为中国经济不发达,利率高昂;市场不发达,交易费用高昂。过去,我们搞计划经济,就算老太太想贷款买房子,她上哪里去贷款呢?又从哪里能买到房子呢?市场化改革的初期,老太太可以贷款了,也有地方买房子了,但我们的经济还不发达,利率高昂,我们的市场还不发达,坑蒙拐骗、不履行合约的事情时有发生,老太太还是不会贷款买房子的。
今天,经济发展了,利率降下来了,市场发达了,合约履行程度提高了,我们开始贷款买房子、车子了。今天的年轻人有几个不是贷款买房子、车子的呢?
人的行为总是对经济环境做最适当的反应,这是经济学的原理所规定的。今天,中国老太太“聪明”起来了,这是市场发达的结果,也是中国经济有希望的表现。
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,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。
相邻推荐:柔桑陌上吞声别 觉醒签到系统后,冷宫皇子杀疯了 暮色成空也逢春 爱的止损 花开同赏不同悲 长风又过几季夏 【镇魂妻:我的老婆能镇百鬼】 来到城市 我是德系战车道学校队长 开局成邪神?我靠香火成真神! 爱意柔情赴水流 脸盆通六零,囤货千亿姻缘旺! 末世推荐!更适合i人的打卡地! 穿越反派的我只想苟活 麻衣天相 别跟自己过不去(精华版) 综影视:昭昭姒兰 重生不当舔狗,校花老婆哭惨了 读菜根谭悟人生大智慧 挣脱爱意思念的枷锁